为什么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025-11-26

要素配置效率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禀赋和发展活力。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但也存在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在深层次上制约着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

图片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图为2025年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华社发 刘健/摄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部署在10个地区开展试点,形成了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蓝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战略部署。当前,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从解决结构性矛盾看,虽然多年来依靠政府主导、要素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但也积累了不少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供需结构失衡、产业升级滞后、创新动力不足等,根源在于要素资源配置严重扭曲。通过改革试点,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从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看,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改革试点,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有利于让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不断形成更先进的生产力和更具竞争力的生产方式。

从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看,近年来一些地方“内卷式”竞争具有明显的内耗性,造成过多资源浪费、要素投入低效,抑制了创新发展活力,致使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信号失真。通过改革试点,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有利于破除地方“小循环”、“小市场”,从根本上铲除“内卷式”竞争的存在土壤。

来源:求是网

编辑:符明警

审核:邓丽莎

监制:龙仕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