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抓了放、放了抓”!陵水“护苗驿站”的创新答卷→

2025-11-14

10月30日上午8时,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护苗驿站的操场上,伴着清脆的哨声,18名身着统一训练服的少年迅速列队。“向右看齐,向前看,整理着装!”教官声音洪亮有力。哨声中,少年们挺直腰板,动作虽略显生涩,却格外认真。

其实,这群少年还有个特殊的身份——“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他们曾因盗窃、打架等行为偏离人生轨道,如今在这里接受专门的矫正纠偏教育,按下人生的“重启键”。

陵水护苗驿站梁立萍老师为严重不良未成年人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 记者高凌 摄

纠偏教育 推动养成良好习惯


“我以前在家没人管,晚上熬夜打游戏,白天睡大觉,更别说按时起床训练了。”15岁的小杰(化名)刚来驿站时总爱偷懒,是个“小刺头”。老师梁立萍看在眼里,没有严厉批评,而是在休息时单独找他谈心:“你看大家都在努力改变,你愿意一直停留在过去吗?”

这样的对话,梁立萍在18名少年的矫正纠偏教育初期,每天都要进行好几次。

陵水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夏走进县护苗驿站矫治纠偏班,寄语未成年人。

陵水护苗办负责人颜文帅介绍,为了有效破解目前陵水无专门学校的困境,避免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陷入“抓了放、放了抓”的恶性循环,陵水护苗驿站严格采用“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模式,这正是陵水创新“护苗驿站+纠偏教育”模式的重要一环。

从早晨的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到三餐后的行为规范,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要求,规范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作息饮食习惯,推动良好习惯养成。

“叠被子要像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物品摆放要整齐划一,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能慢慢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责任感。”梁立萍指着少年们整齐的房间向记者介绍。

如今,曾经散漫的少年们有了明显变化。有些少年不仅能快速完成队列动作,还主动帮助身边动作较慢的同学纠正姿势。而这样的转变,并非个例。

今年上半年,护苗驿站对32名涉嫌治安违法且经公安机关处置教育仍不悔改的未满16周岁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开设矫正纠偏试点班。通过类似的严格训练与规范管理,32名少年的严重不良行为均得到改变和抑制,结业回归家庭生活和校园后,经跟踪评估日常行为表现良好。

多维度引导 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天上午9时,国学常识课准时开始。教室内,18名学生齐声朗读《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琅琅书声穿透窗户,在驿站的庭院里回荡。

这堂课以“不屈不挠”为核心主题,梁立萍特意选取《孟子》中的篇章,从古籍原文入手,讲述古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执着,带孩子们探寻“不屈”精神的文化根源。而这样的国学课堂,正是驿站矫正纠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梁立萍指了指大屏幕,而后走到学生中间,“富贵的时候不能被迷惑,贫贱的时候不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被威逼利诱的时候不能屈服,这样的人才叫作大丈夫。”

陵水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安良为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上护苗家长课。

为了让抽象的经典名句变得鲜活,梁立萍紧密结合历史故事展开讲解,教育孩子们用行动践行“不屈不挠”:“你们现在改正错误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不放弃,就是在做‘大丈夫’。”课堂上,她还会组织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对“不屈不挠”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克服困难。

梁立萍告诉记者,除国学课外,护苗驿站还设置心理疏导、法治教育等课程,并组织学生现场参观监所、旁听庭审、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实践活动,让“道理”从书本走进生活,多维度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敬畏规则。

“这些孩子大多缺乏正确的引导,国学中的道理通俗易懂,法治教育能让他们知晓行为边界,公益实践则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多管齐下才能帮助他们从思想根源上发生转变。”梁立萍说。

一对一辅导 专业干预化解心理症结


当天10时许,在心理咨询室内,心理辅导老师正和小民(化名)进行一对一辅导。

“你可以画一间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不用在意画得好不好,把你心里想的画出来就好。”老师温和地引导着。小民拿起画笔,认真地在画纸上勾勒起来。

没一会,一幅画呈现在眼前:房子的窗户很大,烟囱里冒着袅袅炊烟;树的枝干粗壮,枝叶茂盛;人面带微笑,双手张开,仿佛在拥抱世界。

“房子代表你的家庭,窗户大说明你渴望和家人沟通;茂盛的树象征着你的成长,充满生命力;微笑的人则表明你现在的心态很积极。”老师一边分析,一边和小民交流。

陵水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陈小瑞给予结业未成年人鼓励和期许。

小民告诉老师,以前他和父母几乎没有有效的沟通,一开口就容易引发争吵,心里积压的委屈没处诉说,只能靠打架来发泄情绪。来到护苗驿站后,在一次次心理辅导中,他慢慢学会了觉察自己的情绪、控制冲动,不仅脾气变得平和,还交到了好朋友,更是在真诚的倾诉与耐心的倾听中,学会了坦然表达内心的感受。

颜文帅介绍,为精准破解孩子们的心理困境、筑牢心理健康防线,护苗驿站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和心理团辅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孩子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紧扣心理矫治、习惯纠偏、亲情修复的核心方向,为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思想转变与行为矫正提供坚实的心理辅导支撑。

“这些孩子大多存在心理问题,有的缺乏安全感,有的自卑敏感,心理辅导能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走出心理阴影,只有解决了心理症结,才能更好地接受行为矫正。”颜文帅表示。

跟踪帮扶 “结业后跟进”护航回归路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回归家庭和校园,陵水护苗驿站建立了“家长互动共育”模式,定期开设家长课堂,邀请老师围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监护能力提升、心理教育为家长们开展集中授课。

“很多家长因为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要么溺爱孩子,要么简单粗暴地打骂,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颜文帅介绍,家长课堂不仅能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还能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在课堂上,家长们会分享自己的教育困惑,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陵水护苗驿站组织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到敬老院参与公益活动。

其实,在实训结业后,护苗驿站并未停止帮扶,而是建立“结业后跟进”模式,由司法单位对矫治教育结束后的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进行统一行为监测管理,通过定期电话回访、入户跟进、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定期汇报个人情况等方式,跟进未成年人行为表现,综合测评其违法犯罪风险,判断是否需要“回炉”矫正,最大限度避免结业后反弹。

小达(化名)的转变历程,正是跟踪帮扶机制成效的生动体现。他曾因盗窃、打架等偏差行为被送到护苗驿站,在护苗驿站期间主动沟通、积极参与活动,在思想认知、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结业后,小达成功复学并坚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进入职校后还在新生军训中获评“优秀学员”,学习态度端正,表现喜人。

如今,陵水护苗驿站正用爱与责任,为这些“特殊学生”点亮成长之路,走向美好未来。截至目前,驿站已累计服务未成年人及家长超8万人次,帮助106名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返校复学,19名涉罪未成年人成功就业。


来源:法治时报

编辑:符明警

审核:李霜梅

监制:龙仕炜

相关推荐